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是香港必須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
隨著城市的發展,我們總能夠看到曾經一條有歷史年頭的小路突然被改建成了寬闊的馬路;以前很是寬敞的大路,突然間在路兩邊躥出了房屋;交通堵塞、環境污染、噪音干擾等等,這些問題的癥結最終都會被人們歸咎到城市規劃者的責任身上,這種認識真的對嗎?
城市規劃師是一個“背著黑鍋”的職業。——這是去年年底,《南方周末》的一篇報道對城市規劃師的描述。那么,人們對于規劃師的誤會到底在哪兒?城市規劃師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所擔當的角色到底是什么?他們能否為城市建設帶來民眾需要的建設方案?
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科研與信息中心副主任王鵬
“我們一直在爭取自己的話語權,讓公眾了解我們。”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科研與信息中心副主任王鵬,在面對公眾對規劃師的評判和質疑時,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對城市規劃師而言,用現代化的技術提高開發能力、加強分析手段、實現規劃公開,這將是我們的職業實現科學性與民主性的重要一步。”
作為本欄目尋訪到的涉足城市規劃領域的GIO,王鵬已經在這一行業做了7年,從7年前在基層進行各級城鎮的規劃,一直到負責大城市的總體規劃及戰略規劃項目,用他的話來說,自己是靠著對這份工作的強烈的興趣和使命感一路走過來的。去年年底,根據規劃院里的需要,年輕的王鵬被調到了科研與信息中心,掌管城市規劃新技術的研發工作。科研將結合地理信息相關3S技術,并融入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一些模式,探索能夠應用于城市規劃領域的新工具與新方法。
城市規劃師——職能全透視
城市規劃師的職能到底是什么呢? 據王鵬介紹,城市規劃工作可以分為許多層次。首先是國家、省域或市域層次的城鎮體系規劃,涉及各城鎮之間產業、交通、能源等的協調;下一層規劃聚焦于單個城市的總體規劃,內容包括城鄉的總體布局、城市建設的規模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等。而再往下則可能集中于每一項具體的城市功能和公共設施的布局與配套的規劃。“從上到下,城市的方方面面都涵蓋在規劃體系之中。”王鵬說道。
從近幾年來看,整個規劃行業并沒有經歷特別大的變化,基于國家法規和行政方面的一系列體系的設定,王鵬認為“循規蹈矩”可以說是形容這一領域規劃師們的一個顯著特征。細化來看,規劃師的工作一部分是集中在圖紙上,在對城市、道路、用地、建筑熟悉之后,做出規劃圖;而另一部分則涉及文字方面的工作,因為城市規劃總離不開各項專題研究,從城市性質、規模、產業定位、交通、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描述,到最終成果的文本和說明,都需要有大量文字性的內容呈現出來。
“在我們這個行業里,工作強度會周期性地增大。”王鵬提到,“特別是對于政府的一些緊急工程項目,規劃師通常需要在兩個月甚至更短的時間里完成大量的規劃任務,‘5+2’、‘白+黑’的工作模式也是常有的事。”由此看來,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城市規劃師的業務工作都將在國家的法規、規范之下進行,所以在工作的模式上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由于科學技術的推進,一些新的方法和手段將對規劃師的工作流程和方法論進行改進,針對智慧城市方面的規劃研究,就是他們對新技術的一次探索。據了解,負責智慧城市相關技術的研發部門——智慧城市研究所,則正掛靠于王鵬負責的科研與信息中心,一些有關智慧城市方面的研究成果,正在影響著規劃師的工作模式。
目前,中心針對智慧城市提出了兩個工作方向,一個是“智慧的城市規劃”,而另一個是“智慧城市的規劃”。
王鵬對這兩個近似的概念做出了解釋:對于“智慧的城市規劃”,它側重于利用信息手段降低城市規劃師的工作強度并提升相應的工作能力,比如在傳統的CAD平臺進行的畫圖工作時,經常會集成一些技術含量低、勞動密集度高的重復性工作,現在這些繁復的工序將會與GIS平臺對接完成,規劃師可以利用ArcGIS平臺提供的分析和輔助設計功能,減少重復工序,從而將精力集中在技術分析和規劃工作上;而對于“智慧城市的規劃”來說則側重于通過物聯網和云計算等技術,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并獲得對城市實時監測和解決城市問題的能力。
“無論是智慧的城市規劃,還是智慧城市的規劃,這兩個方向將逐漸地走到一起并實現融合。我們從智慧城市的視角切入,最終是為了能獲得更多的城市運行數據和數據內部隱藏著的信息,并且利用好這些信息提升城市規劃本身的效率及科學性。”王鵬補充道。
隨著前期國家倡導城市數字化建設,數字城市已經在很多城市中基本落實,但信息化僅僅停留在了各個職能部門之內,并沒有形成互聯共享的機制。因此,如今的城市規劃師,不僅僅要完成傳統意義的城市規劃,同時也要協助做好智慧城市實現互聯互通的規劃任務。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