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這里被稱為“九河下梢”,河網密布,水量充沛,是人類聚居的理想家園。據《豐潤縣志》記載,洋務運動時期,運煤的人工運河兩岸曾是一片繁華的景象——兩岸花塢洋樓,目不暇接。
然而,2009年,當我們承接該項目時,看到的卻是支離破碎的水系、受污染的水質、裸露的沙質土壤和少得可憐的植被。因當年修筑鐵路而遺留下來的近十個大型取土坑,總面積達到7.4萬平米,深度達30余米,局部還有成片的生活垃圾填埋場,就像流淌著鮮血的傷疤。因土質原因而推進不前的人工運河,由于缺乏流動而成為一攤死水,水質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以及氨氮等指標均達不到景觀水質標準。
重塑水系、重拾記憶、重建家園,便是我們的設計初衷。
設計修建一條4公里長的引水渠將南湖與內部水系相連,這樣,西郊污水處理廠每天8萬立方的中水經南湖凈化后通過引水渠源源不斷地匯入新城區的水系。
充分利用水系創造多樣化的空間,塑造高品質的城市濱水空間,將商業休閑、娛樂健身等功能融于濱水空間。緊鄰水面,設計了一組富有歷史記憶的濱水商業建筑。我們通過當地的材料、當地的式樣、當地的工藝來設計當地的建筑,并通過小品、設施以民俗文化展示的形式塑造情境合一的環境氛圍,喚起當地市民對昔日人工運河兩側繁華景象的回憶,增加市民的歸屬感、自豪感和凝聚力。這些多樣化的空間由覆蓋整個新城的慢行系統串聯并通過4km長的引水渠延伸到南湖的慢行系統,鼓勵當地居民綠色慢行的健康生活方式。
保證水系的流動性,種植凈化能力強的水生植物,并通過水的深淺變化以及木樁駁岸、置石駁岸等形成利于魚類生長的棲息空間,增加生物的多樣性。
公園建成后,人均生態水面和綠地均達到15平米。水域面積約97萬平米,水質由劣五類變為三類,水岸線長度達到29公里,水生植物種類十余種,面積達3萬平米。增加綠地面積約100萬平米,增加活動場地約10萬平米,林蔭游步道總長度達到30公里,增加高品質的濱水商業建筑面積約3萬平米。2011年五一開放后,3個月內接待游客突破500萬人次,日均達5萬人。2012年1月被國家旅游局授予國家4A級景區。
該項目榮獲2013年歐洲建筑藝術中心綠色優秀設計獎(Green Good Design)、2012年英國景觀行業協會國家獎國際項目金獎(BALI)以及2012年北京市第十六屆優秀工程設計獎市政工程類一等獎。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