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12汶川大地震”的災后重建備受國際矚目。針對汶川縣城自身的受災特點和可建設用地極其緊張的現實情況,規劃伊始就確定了“原址更新、有機疏解”的思路方針。災后重建規劃的主要特點是時間緊迫、任務繁雜而具體、受關注程度極高且敏感性強,為了保證規劃對災后重建的高效引導和有序管理,我們采取了“院長親自帶隊駐場辦公”與“派駐掛職干部協助規劃管理”相結合的工作方法,即由詳細規劃、總體規劃、風景園林、市政工程等多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工作團隊,駐扎在災區一線現場辦公,與當地政府管理人員、受災居民、其他設計團隊、建設單位充分溝通、反復協商,與實際需求分為緊密結合,完成了大量緊急救援所須的規劃設計任務,以應對規劃編制周期性與災后重建急迫性之間的矛盾,從而保障災后重建在規劃的指導下科學有序地推進。此后,共有三位設計師參與當地建設部門的規劃管理與實施工作,不斷調整完善方案;同時積極調動全院力量,先后由多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工作團隊駐扎在災區一線,以應對規劃編制周期與災后重建急迫性之間的矛盾。設計過程中與當地政府和居民通力合作、反復溝通,保障災后重建在規劃的指導下科學有序地推進。通過有機疏解人口、建立完善的避災避險體系、保障公共服務設施、交通設施及市政基礎設施、梳理城市空間肌理和景觀結構等策略,因地制宜地解決種種民生問題,為城鎮的可持續發展指引方向。此外,城市設計充分尊重地域文化,在主城中軸線商貿區等重要地段設置羌族建筑風貌的商業旅游服務基地,成為展示汶川民族文化和災后重建成就的重要窗口。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規劃已獲得良好的實施。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