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邯鄲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到2020年,邯鄲市中心城區城市人口將達到220萬,成為河北省南部的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區人口由120萬增加到220萬人,用地由現狀113平方公里增加到209平方公里。這些因素必然導致城市人口密度加大,地面空間日益擁擠,服務設施緊張,環境質量下降,這對人民生活和城市建設與發展都將產生不良影響。根據國內外城市發展經驗,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人均收入達到500美元時,就初步具備了開發地下空間的條件。目前,邯鄲市區人均GDP已達到4400美元、居民人均收入超過2000美元,已經具備開發利用地下空間的經濟實力。
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是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與趨勢,邯鄲已經具備了適度開發地下空間的條件和實力。本次規劃繼承現有邯鄲市開發地下空間的良好基礎,同時借鑒國外成功經驗與國內成功的實踐,按照“科技引領、規劃優先、交通優先、防災同步、突出重點、適度開發、結構優化、系統整合、資源節約、保護環境、協同發展”的指導思想,遵循保護與開發相結合、開發利用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原則,堅持科學、適度、有序地開發利用地下空間的戰略定位,合理規劃,分區、分層、分期開發,促進邯鄲市城市建設走科學發展、安全發展之路。
分析研究地下空間資源基本狀況,建立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數據庫。城市地下空間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資源和寶貴財富,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不能走工業化進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為了科學開發和利用地下空間,必須對地下空間資源進行普查,建立地下空間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在充分分析論證邯鄲市城市的性質、特點、規模、地理位置、經濟實力的基礎上,科學規劃,合理確定邯鄲市中心城區地下空間資源開發的重點、規模、層次和模式。
加強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統一規劃與管理。成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綜合管理協調部門;整合地面和地下空間資源,使地下項目的建設應在地下空間綜合利用規劃的指導下有序進行,并與地上空間的開發相結合,保證功能與空間的連續性、已建設施的安全性以及新舊設施的兼容性,做到點(重大的地下單體設施)、線(各個設施之間的連通道)、面(連成一體的整個地下開發空間)相結合;嚴格遵守和執行國家各項防災技術規范與標準,依法開發、依法利用、依法管理。
建立和完善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運行機制,實現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模式的轉換。建立運行管理機制,如項目審批、投資融資、工程監督、運營管理、信息資源共享等機制;建立推進與助成機制,通過建立多種單項公益性設施(地下車庫、地下道路、綜合管溝、地下變配電站等)推進助成機制,有序、高效地推進民間資本為城市建設服務;建立科技創新機制,為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及后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樹立立體的綜合開發利用觀,把城市的地面、高空和地下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規劃建設;建立多元化的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投融資機制,如對那些主要滿足于民生需要的地下設施,應當在政府宏觀指導下以市場調節為主,即其投資、建設、經營、管理圍繞市場這個軸心展開,力爭達到經濟效益、社會與環境效益和防災減災的有效統一。
地下空間的開發應盡量與人防工程結合,逐步形成完整的城市防護體系。地下空間具有獨特的抗震、抗風、抗爆及防化等防御功能,是建設人防及防災工程的優先選擇。應對防災設施與常用設施進行統籌建設、綜合利用,實現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與城市防災減災建設的有機結合。
從邯鄲市的實際出發,統籌安排,有序開發。地下工程具有不可逆性,一次性投資大,安全及建造技術要求高,運營成本高,不合理的開發利用不但不能解決城市矛盾,而且會造成城市地下空間的極大浪費,還有可能帶來更嚴重的城市問題。借鑒國內外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成功經驗,邯鄲市的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同樣應以軌道線網和各類地下通道為骨架,以交通節點為樞紐,以中心區為主體,綜合部署,有序開發,把其他地下設施和各類防災地下空間納入整個系統之中,形成合理的、平戰結合、平災結合的城市地下空間防護體系,以實現地上空間和地下空間充分協調的城市環境為目標,謀求以人為本,實現“人在地上、車在地下”,“人在地上、物在地下”,“人短時間活動在地下,長時間活動在地面”的地下空間設計目標,為人的活動提供更多的地面綠地空間和地下的開放空間,促進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