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礎概況
撫仙湖是我國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澂江、江川、華寧三縣之間,距昆明60多公里,是鑲嵌在云貴高原上的一顆璀燦明珠。撫仙湖水面面積216.6平方公里,最深處為158.9米,是我國的第二深水湖泊;湖容量達206.2億立方米,是全國淡水儲量最大的淡水湖泊,其儲水量占全國淡水湖泊總蓄水量的9.16%。
但是撫仙湖水資源也面臨著種種問題。調研發現,撫仙湖流域植被覆蓋率較低,流域內水土流失面積較大,水土流失嚴重。近年來,撫仙湖水質逐年呈下降趨勢,已在由貧營養湖向中營養湖轉變,部分區域的水質已下降到接近二類水水質。嚴重的水資源缺乏及流域環境條件,使得撫仙湖成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中生態最為敏感、最為脆弱的湖泊。
為統籌湖泊保護和區域發展,云南省、玉溪市和澂江縣等各級政府審時度勢,高度重視,提出開展撫仙湖北部湖濱生態濕地建設的工作。同時,委托我院(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于2013年6月,編制《撫仙湖北岸湖濱濕地修建性詳細規劃》,以進一步推動澂江縣和撫仙湖的生態保護、城鎮發展工作的落實。
2.規劃目標
以生態保護為先行措施,綜合評價撫仙湖北岸流域環境承載力,加強撫仙湖北岸水環境保護與水污染防治措施的制定。在此基礎上,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借助良好的景觀資源塑造優美景致,重構北岸湖濱生態濕地的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打造具有澂江特色的千畝荷塘生態游覽區,提升撫仙湖北岸核心競爭力。
3.規劃定位
水質保護 ——撫仙湖北岸生態保護屏障
濕地旅游 ——高原濕地生態旅游目的地
產業提升 ——綠色生態農業觀光示范區
撫仙湖北岸湖濱生態濕地規劃建設的總體規劃定位為,以保護為前提,構建具有生態凈化功能的人工荷塘濕地,嚴格控制撫仙湖北岸入湖水質;大力發展綠色苗圃、生態農莊、荷藕種植等新型農業;開展湖濱濕地生態游覽、療養度假等旅游項目,實現保護與發展的協調統一。
4.規劃理念
“山水澤田,尋夢撫仙”
澂江物華天寶,風光旖旎,氣候溫和,有澂江色似碧醍醐,萬頃煙波際綠蕪。只少樓臺相掩映,天然圖畫勝西湖之說。縣城區域依山傍水,嵌于田園,北岸沿湖濕地被山、水、田、林環抱,猶如山水畫一般動人心弦。
5.規劃重點
保護——水質
長期以來受經濟增長、工農業及旅游業快速發展的影響,撫仙湖水質已經呈現快速下降的趨勢,整體水質由I類向II 類快速下降,正在從貧營養湖向中營養湖轉化;撫仙湖面積逐年減小、水位逐年下降,水位已降到1720.2m,已低于1722.5m 的正常水位。澂江壩子地區的農田為撫仙湖面源污染的主要來源,北部湖濱區居民聚落的生活污水也是湖水水質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北部湖濱生態濕地區作為農田匯水、雨洪徑流入湖的最后一道屏障,對撫仙湖水質的保護和改善有著重要意義。
發展——旅游
目前澂江地區第三產業的現狀服務水平較低,以低端的農家樂、餐飲為主;旅游六大要素功能缺失,難以全面滿足游客需求;旅游產品單一,影響力不足;景區建設管理水平不高,嚴重影響旅游品牌形象等。從澂江縣發展和撫仙湖保護的角度綜合來看,區域亟待實現生活、生態、旅游功能的協調提升。旅游市場實際上是一個金字塔般的形狀劃分,在大眾旅游線路和常規旅游線路的上方,是塔尖的高端旅游市場,是未來引領中國旅游消費的新型群體。在撫仙湖濱湖地區,建議引入低影響、低密度開發的高端度假項目,以此實現帶動澂江經濟發展的作用。
恢復——生態
澂江縣山水條件良好,自然景觀稟賦極佳。但長年來,項目區受到環境污染、水土流失、臨湖造田等因素的影響,濱湖區域的生物物種遭到嚴重破壞,生態環境面臨著極大的挑戰。濱湖生態濕地系統的構建,將對生態系統的修復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濕地內借助水體、地形,通過喬灌草的空間配置,營造豐富的植物群落,為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以此恢復撫仙湖濱湖地區近自然的環境狀態。
落實——生產
澂江是傳統的農業縣,農業產業結構重點放在名、特、優、強品種上,以市場為向導,效益為中心,科技為動力,農業產業化為途徑,全面推進糧食、烤煙、蔬菜、花卉、畜牧、林果、水產品的發展。但近年來,大量的農業面源污染對湖水水質和環境保護帶來巨大壓力,澂江縣作為農業大縣,亟待向高附加值、低環境影響的生產方式轉變,將傳統農業調整為現代農業和旅游業相結合的產業結構。澂江縣被譽為“荷藕之鄉”,澂江藕粉享譽內外,大力發展荷藕產業,豐富荷藕加工生產類型,生產蓮藕汁、蓮心綠茶,鹽漬藕、水煮藕、速凍藕片等產品,形成及觀光游覽、生產加工、銷售出口于一體的產業鏈。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