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7,黑龍江省委十屆五次全會提出做好濱水城市建設的要求,將打造城市濱水區形象作為全省城市建設的重點工作。
近年來伊春城市轉型迅速,旅游業激發新的城市景觀塑造需求。濱水區作為城市景觀特色塑造的重要地段,成為城市開發建設的熱點。
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精神;加快城市水資源開發利用,以水興城,以水興業;促進濱水地區建設,集聚人氣與活力,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質量;是本次規劃的核心命題。
一、功能定位及目標
功能定位——現代城市發展引擎、城市形象展示窗口、林都生態宜居典范、濱水文化休閑中心。
開發目標——打造集旅游休憩、文化商貿、教育居住于一體的具有“中國林都”特色的濱水空間景觀,使濱水區成為伊春市的景觀主軸和具有城市凝聚力的紐帶。
二、開發策略
城市整合策略——從完善城市整體結構出發,通過濱水區空間布局、路網結構、交通組織、生態廊道建設等多方面的整合,加強各組團的空間聯動,實現城市沿河的空間延展。
分段分類規劃策略——根據不同片區在城市中的不同區位和職能,采取分段分類規劃的策略。
縱深聯動策略——將濱水區的發展與城市縱深腹地的發展相結合,形成良好互動和職能互補。
生態建設策略——將濱水區納入中心城大生態環境中統籌考慮,建設森林生態城市。
三、濱水區功能布局結構規劃
“六類十二區,三主五次四外圍”
四、濱水區土地利用規劃
積極引導濱水區工業用地置換,集中布局產業、倉儲用地;充分挖掘和利用濱水區生態景觀資源,合理開發旅游休閑項目;促進旅游與公共服務設施、房地產開發等各類用地的良性互動。
規劃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翠巒、烏馬河-新區、水上公園、老城區等區段,以設施完善、環境優美、建筑質量較高的居住區為主;
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分級配置,重點打造以商業文體、金融辦公為主體的特色旅游、特色文化濱水核心區;
工業用地集中布局在工業區、雙子河和城東-101區段,老城區段原則上不布置三類工業用地,現狀三類工業用地逐步遷出;
規劃綠地以濱水綠化景觀帶為主,優先保護濱水區自然山水生態系統,保持山水格局的連續性以及原有物種的多樣性。
五、濱水岸線業態布局規劃
注重整體性、共享性、通暢性、觀賞性;以休閑、旅游為導向,實現各種業態有機組合,形成富有吸引力的公共開放空間。
六、濱水景觀規劃
濱水區總體景觀結構:“三軸九段四綠廊”。
三軸:沿伊春河、烏馬河、雙子河形成的景觀軸 ;
九段:指沿河道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景觀風貌段;
四綠廊:指分割濱水區不同功能組團的具有生態意義的綠色生態廊道。
七、濱水區天際線規劃
深化個性特征,提高可識別度;合理確定建筑高度與布局;通過用地功能結構與視線景觀要求共同確定伊春中心城區的建筑高度控制區劃。對于臨水建筑,通過高度控制引導建筑向水體跌落,形成向上收分的建筑形體,并保留足夠的視廊。與自然環境結合,突出環境特色。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