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3月5日上午9時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
12月24日至25日,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住房城鄉建設...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是香港必須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
巔峰論壇:探討“中國未來城鎮化之路”,關注中國新型城鎮化,人居環境科技產業。
城鎮化集聚還會持續;美國夢和中國夢在物質上不可能劃等號;集聚的代價是人均資源占有量下降。城市容量和物質生活標準相關。
農民進城的成本從哪里來?過去的發展是靠土地,稅收只靠維護政府日常運行。人口集聚帶來經濟活動的集聚和土地的增值,是流進來人口的貢獻,升值的好處要讓他們享受。
中國有最悠久的農耕文明,需要把農耕文明好的東西結合科技文明時代,農耕文明的根在鄉村。城鄉關系就是太極陰陽相生,相互轉化而非隔離。
傳統產業只要注入新的科技機會重生,城市規劃也不例外,科技會完全改變行業面貌,單一學科無法解決復雜系統問題。行業要進步,就要把門打開。不同行業貢獻不同的科學方法,關注更多的利益交換。城市規劃是千秋萬代的行業,但不同時代有不同人唱主角。
中國人的根在鄉村,我們堅信戶籍制度的崩潰只是時間問題。
制度設計切斷了城市向農村的回流和反哺,造成中國農村的衰敗。
過去行業更多關心技術理性,下一個時代的對我們更高的要求是建立行業的價值理性
只關心新城和畫圖的規劃受到挑戰。
城鎮化的關鍵是制度問題。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