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5.12,這是一個令無數國人刻骨銘心的日子。汶川地震,清華同衡人在第一時間主動請纓參與救援與重建工作。得到批準后,迅速集結精銳骨干,趕到汶川等極重災區,投入到抗震救災的工作中。在艱苦而急迫的應急紓困工作之后,更加繁重的災后重建相關的技術工作也陸續展開。由尹稚教授、袁昕院長、袁牧副院長、惲爽副院長帶隊組建汶川災后重建規劃工作組,奔赴汶川、都江堰等災區一線駐場辦公。
結緣汶川
2009年夏,汶川縣災后重建的各項工作緊張有序進行,大量來自各行各業的援助人員從四面八方聚集過來;而在當地,因為已有房屋受損嚴重,臨時安置需求劇增,縣里想盡各種辦法保障好援助人員的住宿問題。
清華同衡規劃院在當地駐場的工作組,被安排在岷江邊上的恒勝招待所,這里原先是阿壩州師院的集體宿舍,被臨時征調轉為招待所。住處有公共客廳便于開會交流,洗手間是共用的,且有服務員定期清掃。負責清掃房間的服務員是一位個頭不高、非常靦腆的小姑娘,每天總是笑瞇瞇的。
7月15日,袁牧副院長因赴三江工作臨時辦理了退房,服務員在打掃他的房間時拾到了100元錢,毫不猶豫地第一時間上交給了工作組。致謝之余,工作組了解到這名服務員名叫鄧小紅,本在2008年參加高考并被某大學錄取,可惜因為家庭經濟困難,又在5.12大地震中家里房倒屋塌,雪上加霜的現實讓女孩實在無力入學。2009年,鄧小紅再次參加高考,被宜賓學院錄取,復讀時期的費用,加上即將面對的大學費用,讓這個貧困的山區家庭更加捉襟見肘。鄧小紅沒有被困難壓垮,而是利用暑假時間在縣城勤工儉學賺些學費,善良和淳樸的她雖然急缺錢,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把撿到的錢上交。
了解到這些情況,工作組同事們很是感動,在尹稚教授的帶領下,大家慷慨解囊,為鄧小紅籌齊了急需的學費。
尹稚教授、袁牧副院長和惲爽副院長與鄧小紅親切交談(2009年)
山里做客
得知消息的小紅父母非常感動,為表達感謝之情特意邀請尹稚教授去山區村里做客。
汶川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長期是羌藏漢多民族聚集區。由于地處封閉河谷地帶,山區里的生活少變動;而地震多發,也造就了汶川人在災難面前堅忍不拔的性格和從容不迫的心態,小紅家就是其中的典型。
這是一個四口之家,家庭和睦,共同面對生活的艱辛,鄧小紅讀高中時的錢是父母賣菜攢出來的,高一開學報名交學費時,小紅交的錢款大多是10元、20元、50元的,厚厚的一摞。
體貼懂事的小紅曾想通過退學來減輕家庭的負擔,但是她的父母還是咬牙堅持供小紅讀完高中。鄧小紅不負眾望,成為了村里誕生的第一位本科生,更是家族里唯一讀完高中考上本科的娃,這讓她的父母覺得很驕傲、很自豪。
尹稚教授與鄧小紅一家合影(2009年)
接力援助
截至2009年冬季,駐場期間工作組圓滿地完成了汶川縣城修建性詳細規劃、汶川縣城市風貌控制研究、汶川中軸線地區修規和概念性建筑方案、汶川映秀鎮恢復重建城市設計等技術工作。
駐場階段結束了,工作組回到了北京。大家依然記掛著這位走出深山的女孩,伸出的援助之手再沒有收回去,同衡規劃院決定繼續支持鄧小紅,第二黨支部開始組織捐助鄧小紅,全院黨員和群眾熱情響應,紛紛為小紅同學獻出愛心。此后三年中,每逢7月,同衡規劃院第二黨支部持續開展“援助汶川女大學生”活動,幫助鄧小紅解決了后顧之憂,順利地完成了大學學業。
鄧小紅在求學幾年中一直保持著與院里的聯系,在學習、學業規劃、就業等方面經常請教同衡的“學霸”大哥哥大姐姐們。畢業后,她最終選擇回到汶川作一名鄉鎮老師,因為她深知知識的重要性。知識改變命運,是知識幫助她從大山里走出來,她愿努力教好汶川的孩子們,用自己的學識回報家鄉。在鄉鎮學校教了幾年書后,好學的小紅考入阿壩州師范學院繼續深造。2016年,小紅被借調到汶川縣委組織部學習,由于表現出色得到了領導的認可。2017年9月,小紅從鄉鎮學校正式調動到縣委組織部工作。
災后的汶川一直持續開展各項建設工作,當地干部和群眾攜手共建美好家園,小紅在每個崗位上都兢兢業業認真工作,與幾萬汶川人民一起共同譜寫了攻堅克難、面向未來的美麗篇章。
新家園新生活
一晃十幾年過去了,汶川城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群眾住進安全溫馨、設施齊全的嶄新家園。同衡人援建規劃的汶川縣城等地區建設成效斐然,縣城中軸線地區建成后,當地商業服務水平大大提升,鍋莊廣場也成為群眾載歌載舞的活力公共空間。
大山深處,小紅的家鄉也發生了巨變,政府補貼鄉村建房,鄉村面貌和設施水平大有改觀。小紅弟弟也開始工作,姐弟倆一起攢錢買了一輛哈弗轎車。小紅爸爸成為汶川縣醫院的保安,媽媽成為了環衛人員,由于每天只需工作半天,可以兼而照顧家里的老人和田間的果樹,一家人生活其樂融融。
2021年9月27日,適逢尹稚教授、袁牧副院長和惲爽副院長一行在四川出差,小紅聞訊后盛情邀請大家到家中做客,原來這是小紅訂婚的大喜日子!在訂婚宴上,小紅的爸媽請尹稚教授和袁牧副院長上座,致以汶川當地待客的最高禮節。上好的臘肉,熏得黑黑的油脂透著豐腴的油亮,新鮮曬好的花椒,麻辣微澀、芳香濃烈,汶川特有的大櫻桃,顆顆暗紅飽滿。
時隔多年再聚首,經歷過汶川地震的那個小女孩已經長大了,從當時的青澀少年到現在的成熟穩重,事業有成,還成立了甜蜜的小家庭;同衡師長們的白發也悄悄爬上鬢角,端起小紅自家釀的喜酒,醇厚綿長,這份沉甸甸的喜悅,見證了同衡人12年陪伴小紅每一步踏踏實實的成長。
鄧小紅在婚禮上接過同衡師長們個人贈送的心意囍金(2021年)
尹稚教授、袁牧副院長與鄧小紅一家合影(2021年)
成長與責任
與千千萬萬汶川人一樣,小紅一家堅強地生活,努力走出陰影,擁有了更加精彩的人生。如今的汶川是穿越了地震、屹立重生的汶川,正在不懈努力、昂首闊步。清華同衡規劃院將始終懷著“家國天下”的情懷,跨越山河傳遞更多的力量與愛。
讓我們期待并見證鄧小紅繼續精彩的人生!讓我們期待并見證汶川更加美好的未來!
供稿 | 同衡規劃院第二黨支部
撰稿 | 李汶 徐剛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