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迎接二十大勝利召開,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增強黨員使命感和責任感;深入學習貫徹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保護傳統村落、傳統民居和歷史文化,清華同衡第三黨支部、第十三黨支部聯合組織,共同前往房山區霞云嶺鄉堂上村“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紀念館和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全國生態文明村”南窖鄉水峪村參觀學習。
2022年9月16日上午,在清華同衡黨總支潘芳書記帶領下,第三黨支部、第十三黨支部黨員及群眾,到達北京市房山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紀念館參觀學習,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紀念館前合影
紀念館位于京郊房山區霞云嶺鄉堂上村,對面是一面巨幅黨旗,鮮紅的黨旗、金色的黨徽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綠樹峭壁的烘托下,顯得氣勢磅礴。這面黨旗為金屬結構,面積為960平方米,代表了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走進紀念館,展廳通過文字、攝影、浮雕、影像等多種藝術手段,展示了從1921年建黨至今的一些歷史珍貴照片、歌曲旋律以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一歌曲誕生背景、創作過程和歷史影響,支部黨員深受感染,齊聲唱響“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黃河大合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不忘初心”等膾炙人口的歌曲。
參觀“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紀念館
隨后來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詞曲創作地,堂上村退休老書記李增軍向大家講述了歌曲創作過程、村莊紅色歷史和綠色發展。從老書記的講述中,黨員群眾了解到,1943年10月,群眾劇社來到平西抗日根據地河北房淶涿縣宣傳抗日,劇社成員曹火星來到堂上村,白天書寫抗日標語、參與勞作、組織文藝活動,晚上在一個土炕、一個木桌、一盞油燈相伴的艱苦環境下,創作出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駁斥蔣介石的“沒有中國國民黨,那就是沒有了中國”荒謬言論,這首歌從地方傳到了部隊,伴隨著新中國解放的步伐傳遍全中國。1950年,毛主席聽到這首歌時覺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這個話不準確,應該在“中國”前面加一個“新”字,這樣才更加嚴謹、貼切,符合歷史的進程。
老書記李增軍講黨課
9月16日下午,支部黨員和群眾來到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全國生態文明村”南窖鄉水峪村,村子最具代表性的是以古民居、古石碾、古商道、古中幡為主體的“四古文化”,村內現存明清古建筑100余套,600余間,蜿蜒悠長的古商道穿村而過,大家行走在 “核心保護區”古村道,探尋傳統村落的厚重歷史記憶,感受深厚文化底蘊。返回途中,一眾規劃師紛紛探討如何合理開發和利用傳統村落的文化傳承優勢、如何進一步傳承鄉村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等問題,引發進一步的思考和深入研究。
考察歷史文化名村水峪村
通過此次紅色文化學習與歷史文化名村保護主題日活動,黨員紛紛表示,這是一次精神的洗禮和行動的啟迪,要繼續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主動擔當、積極作為,不懈鉆研、“規劃報國”,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到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征程當中,用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供稿 | 清華同衡第三黨支部
第十三黨支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