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擘畫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宏偉藍圖,開啟了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新征程。縣域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縣域的全面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直接推動力、帶動者。
為牢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貫徹落實《清華大學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方案》,深入理解和把握縣域高質量發展對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作用,2023年4月25日至4月26日,清華同衡第一黨支部以河北省沙河市為案例,以傳統村落支撐縣域發展為視角,開展“傳承紅色基因 感悟太行之魂”調研活動。
重溫紅色歷史 感悟老區精神
調研組踏上沙河市這片承載著初心和使命的紅色土地,在實地調研中重溫紅色歷史,感悟老區精神。調研組將位于柴關鄉冊井鎮的范子俠將軍墓作為第一站,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和崇高風范,接受思想和精神上的深刻洗禮。范子俠將軍曾在東北任連長、營長等職務,在1942年日本侵略軍掃蕩沙河柴關鄉的戰斗中壯烈犧牲,時年34歲。黨員們認真回顧著英雄事跡,并在將軍墓前三鞠躬致敬。
范子俠將軍生平事跡
隨后來到柴關鄉黨建廣場,黨員們沿著紅色步道重走先輩革命之路,了解了柴關鄉作為抗日根據地和革命老區的歷史事件、嶰嵯溝“埋兵嶺”背后的英雄壯歌、作為紅色教育基地所保存的抗日舊址等等,在重溫歷史中進一步體悟老區精神。在巍峨的太行山脈下,第一黨支部與沙河市住建局黨總支、沙河市柴關鄉黨委的全體黨員,面向莊嚴的黨旗共同重溫入黨誓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黨員們認真聆聽柴關鄉紅色歷史
重溫入黨誓詞、莊嚴宣誓
王硇村是集建筑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于一體的全國文明傳統村落,老一輩革命家朱德、劉伯承、鄧小平等在太行山抗戰期間,多次在此居住,同時作為紅色堡壘村,它還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抗日愛國將士。王硇村將紅色文化融入到鄉村振興的整體布局中,與古村風情相結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魅力。調研組分別參觀了沙河縣抗日政府、抗日獨立營駐地、老一輩革命家住地、抗日高級小學等多處革命遺址,在雄渾厚重的古建筑中近距離感悟烽火年代革命先輩不畏艱辛、不懼犧牲的英勇情懷。
抗日縣政府遺址
調研組參觀革命遺址
開展聯學共建 學習創新舉措
為深入學習當地創新舉措案例,第一黨支部調研組與沙河市住建局黨總支、沙河市柴關鄉黨委開展聯學共建主題黨日。沙河市柴關鄉黨委書記對柴關鄉“黨建+”工作創新方式進行了詳細介紹,并展開討論了該鄉推動基層黨建走深走實的一系列舉措。一是“黨建+重點任務”,擔起引領發展使命。創建柴關鄉電商直播基地,帶動群眾就業,初見成效。二是“黨建+鄉村振興”,打造農旅融合鄉鎮。6個村被列入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其中王硇村榮獲“省級鄉村振興特色村”并打造紅葉旅游品牌,安河村榮獲“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三是“黨建+示范宣傳”,特色亮點叫響品牌。數字鄉村建設先后被新華社、學習強國等廣泛宣傳;通過視頻號、抖音號等形成新媒體矩陣,構建宣傳新模式。
在傳統村落保護方面,柴關鄉以“統一思想、加強管理、大力申報”為工作思路,出臺了全國第一個地方性保護法規,保護與活化利用并重,加強巡視和監管,梳理歷史文脈,在保持原真性、多樣性、傳承性的基礎上進行修繕,提升基礎設施水平。未來,柴關鄉將繼續發揮黨建引領紅色旅游的積極作用,以傳統村落為有效抓手,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
第一黨支部與沙河市住建局黨總支、沙河市柴關鄉黨委開展聯學共建主題黨日活動
聚焦鄉村特色 探索振興之路
上申莊古民居群是丘陵區保護最完整的傳統村落,遺留著眾多造型、風格獨特的古民居建筑群。調研組一路參觀了保存完整的“天地廟”、馬鞍形屋頂、前后影壁墻、千年古槐等特色景觀,聆聽當地居民講述這里的歷史故事,并結合實地考察情況探討村落保護發展的相關舉措,以吸引更多的人到上申莊追溯“申氏文化歷史”,探尋明清古村落、體味民俗風情。
調研組聆聽居民介紹當地傳統建筑,探討保護思路和舉措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玻璃產業是沙河市的支柱產業,沙河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共有玻璃相關企業六百余家,玻璃產能達1.6億重量箱,約占全國總產量的五分之一,成為全國知名的玻璃科技城。在中國沙河玻璃文化館,調研組詳細了解了玻璃的生產制作工藝,在琳瑯滿目的玻璃制品中學習了沙河玻璃產業“走綠色環保之路,走趕超發展之路”的轉型路徑,了解了高科技技術支撐的、以玻璃為主導產業的建材基地的發展歷程。
調研組學習玻璃生產流水線
沙河市玻璃產業轉型升級理念
通過本次調研,調研組的黨員們被傳統村落及其蘊含的紅色文化深深觸動,深刻認識到黨建工作在紅色旅游支撐縣域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中國式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體現,對于我國全面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意義。黨員們紛紛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會繼續以黨建為引領,立足專業技術,保持文化自信,助力沙河市的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助力打造紅色旅游特色品牌,在第二個百年新征程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縣域的全面現代化。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