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內蒙古自治區單體面積最大、居民最多的住宅社區,友誼十九小區內共計196棟住宅樓,總建筑面積79.17萬平方米,共有居民12412戶,人口28799人,社區整體60歲以上老人人口較多,占比達到1/3。小區始建于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已有30余年,歲月的斑駁已在友誼十九清晰地顯現。
改造后的友誼十九社區黨群服務中心
2021年9月,清華同衡第七黨支部作為設計團隊主體開始了友誼十九老舊小區的更新設計工作,2022年9月友誼十九老舊小區綜合治理治理工程全面竣工,小區以一個嶄新的面貌重新亮相給包頭市和包鋼居民。
友誼十九小區的改造是堅持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聚焦群眾關切的“一老一幼”設施建設,聚焦為民、便民、安民服務,切實踐行住建部關于“完整社區”建設的總體要求,打造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區”樣板,全力改善人居環境的典范;是把發展紅利反哺到人民群眾身上、惠及眾多群眾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包頭經濟發展、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促進包頭城市發展轉型、改善居民生活品質、促進包頭城市品質整體提升的重要抓手;是包頭市探索超大型老齡社區更新改造管理的重要途徑。
改造后的友誼十九城市會客廳
7月3日,同衡規劃院第七黨支部回訪包頭友誼十九小區,與當地社區黨委共同開展“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黨組織共建黨日活動。通過深入開展典型案例解剖式回訪調研,梳理總結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治理典型經驗,鞏固工作成效。
共建活動在莊嚴的升旗儀式中拉開序幕,在當地社區書記吳秀鳳同志的帶領下,大家一起參觀了友誼十九黨群活動中心。黨群活動中心是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當中,利用廢棄的鍋爐房進行改造而來,置入新功能創造新體驗,除社區功能以外,在1層改造設計了日間照料、社區食堂等功能,打造街區服務核心。
街區服務核心—鍋爐房改造前后對比圖
吳秀鳳書記是全國勞模、2021年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2021年內蒙古自治區優秀黨務工作者,在參觀當中,她著重向大家介紹了社區管理的友誼十九模式:“一軸四輪”網格化自治機制。“一軸”是指由社區黨委牽頭搭建的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四輪”分別指“紅色頭雁”、“專兼職網格員”、“小巷組織”和“共建單位”。通過“一軸四輪”的網格化自治機制,發揮黨員先鋒帶頭作用,廣泛聯系居民群眾和職能單位共同參與到社區管理中來,充分實現了社區黨組織凝聚力量、整合資源、解決問題、服務到位的治理格局,增強了社區居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
吳秀鳳書記介紹社區管理的友誼十九模式
在接下來的居民座談會中,清華同衡的設計團隊與友誼十九的老黨員老居民共同回顧了小區的整個改造過程,討論了對小區未來的新期待。
同衡團隊與社區居民的座談會
設計團隊回顧總結了友誼十九的項目改造的成功經驗和創新點,對典型案例進行系統分析:
在項目經驗方面:
一是堅持黨建引領,夯實社區治理。友誼十九小區在改造方案設計、改造施工、空間運營等全部環節中,充分彰顯黨建引領重要性,成立各種黨員工作專項小組,深入社區居民當中宣傳各項改造工作內容,聆聽收集居民的想法意見,助力社區改造的順利推進,保證工程的完成質量。
二是堅持問題導向,尋找人民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改造不僅僅是小區環境、硬件設施的提升,還應該尊重居民的生活方式,了解當地居民的真實需求,解決居民的迫切問題。
三是堅持目標導向,踐行“完整社區”建設要求。改造致力于完善社區服務設施、打造宜居生活環境、推進智能化服務、健全社區治理機制,以高標準適配建設部關于“完整社區”建設的各種要求,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老舊小區改造經驗。
四是堅持技術導向,探索總結老舊小區改造技術的系統化和適應性。改造內容按照住建部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要求分為基礎類、完善類和提升類改造內容。分別從小區市政配套基礎設施、小區環境及配套設施、建筑物本體及附屬設施、社會服務設施配套建設等方面總結改造技術路徑和方法,給全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提出了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技術方案和措施,為老舊小區居住環境整治和功能提升提供技術依據。
在項目創新上:
一是堅持總體思維,搭建EPC模式下的高效工作組織平臺。改造工程采用EPC總承包模式,快速形成改造項目建造一體化、專業化、效率化、經濟化的落地,降低了招標成本、控制了工程總投資、優化了設計內容、提高了工程質量和效益。
二是堅持系統思維,總結老舊小區改造的技術體系。改造工程對住宅建筑樓本體、社區小市政綜合管網、景觀環境、公共區域、智慧社區等多方面內容進行了全面徹底地調研、設計、實施。總結了建筑、結構、景觀、給排水、電氣、暖通、市政等多專業的改造技術內容及要點,構建了老舊小區改造的技術體系。
三是堅持適老化思維,構建“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三層級養老模式。致力于滿足社區居民養老需求,同時構建“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全方位多層級養老模式,健全完善“機構+社區”“線上+線下”的養老服務模式,依托頤養中心智慧養老服務平臺,為老年人提供三大類115項個性化服務,為社區老年人提供“一人一檔”精準化照料,覆蓋老年人生活全方面各領域,提升了社區老人幸福指數。
同衡團隊總結改造經驗與創新點
最后,友誼十九居民代表高度肯定和贊揚了清華同衡團隊在小區改造過程中的工作,并授予錦旗。同衡團隊表示,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與友誼十九社區共同構建社區治理與服務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局面。
同衡團隊與社區居民的合影
友誼十九改造設計團隊:建筑分院設計五所、設計三所、機電工程設計所、詳細規劃研究中心城市更新設計研究所
友誼十九改造設計人員:孫福慶、劉巍、譚濤、歐陽羚堯、邵冰、王會軒、王建超、王泰龍、孫麗穎、張陽陽、汪銳、尹大鵬、趙洋、張玥。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