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同衡第三黨支部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穩就業”“促就業”決策部署,結合我院“產學研”一體的發展理念,積極發揮黨支部的引領作用,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支部聯合共建以及校企交流活動,搭建企業與高校之間的互動交流,促進理論與實踐的不斷交融。積極為疫情之后的人才市場注入新活力,主動為各高校提供就業服務和支持,以實際行動服務社會。
01活動目標
后疫情時代下,出現了企業招人難、學生就業難的矛盾現象,造成人才供需失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高等教育的擴張、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不匹配、畢業生就業觀念和能力不適配等,要減少高校、企業、學生之間的信息差,就要更深入的了解人才供需的痛點問題、更實際的長效機制。
本著為群眾辦實事的初心,同衡第三黨支部立足同衡規劃院后勤職能部門本職工作,聚焦高校學科實踐、增強學生就業信心、提高學生職業能力、改善企業用人需求等急難愁盼問題,積極開展穩就業、促就業的特色活動。活動目標如下:
(1)發揮黨支部的聯結作用,與高校和企業積極探索協同育人新模式、新思路。
(2)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為高校提供就業服務、為學生做好就業輔導,為企業篩選人才提供側面支撐。
(3)發揮黨支部的引領作用,為高校提供學科交流平臺,為學生提供學習和實踐平臺,為企業打造人才供應鏈。
02組織過程
理論學習階段
在活動前期,組織黨員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學校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科技、人才、創新方面的重要講話和精神,解讀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開展2023屆高校畢業生春季促就業攻堅行動的通知》。增強黨員的使命擔當,努力開拓新思路、新局面。
定位特色活動的核心圍繞為群眾辦實事的方向,圍繞產教融合,與高校協同育人、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就業指導、為企業解決人才短缺等方面入手,為行業、企業培養高技能的人才,把各方面優秀的人才聚集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
具體實施階段
發揮黨支部的聯結作用,積極探索協同育人新模式、新思路
開拓合作·共創·共贏的培養思路:將院校-企業-行業視為有機整體,共同維護人才培養的生態環境。借助同衡學術周的平臺,圍繞“學習·未來”的主題探討如何共創以人為本的人才培養機制,與多所高校城市規劃學院領導、黨支部師生成員共同探討新時代下規劃人才的培養,需要高校、企業與行業共同關注和參與實踐,促進共同價值的實現。
深入探索黨建+業務的合作與培養模式:認真落實訪企拓崗行動的任務要求,深度了解院校培養和企業用工之間的需求。
清華同衡第三黨支部和第十二黨支部聯合與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部黨支部開展聯學共建活動,積極探索校企融合的新模式,并在黨建合作、實習就業、專家資源等方面挖掘了新的思路,并達成了合作意向。
與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建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師生開展聯學共建照片
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為高校提供就業服務、為學生做好就業輔導
9月至11月期間,積極落實校企協同育人工作,為高校和學生提供思想引領、職業生涯指導、就業輔導等工作。支部選派人力資源部在職黨員作為校外導師,參與北京師范大學“知行地理”指導室的就業明燈,“職”引未來工作,幫助學生解決生涯規劃與就業的問題。此外,支部黨員為北京聯合大學商學院提供了就業指導課程服務,講授內容包括《高情商溝通》和《簡歷撰寫輔導》課程,獲得了師生的積極響應和廣泛好評。
“知行地理”指導室宣傳介紹
發揮黨支部的引領作用,為高校提供學科交流平臺,為學生提供學習和實踐平臺,為企業打造人才供應鏈。
通過深入的校企交流工作,詳細了解院校對學生專業實踐、提升學生就業適配能力的迫切需求。7月至8月期間,支部黨群協同努力,舉辦了實習生YOUNG計劃訓練營,共有國內外40所院校的107名在校生參與了為期2個月的實踐活動。
同期開展3天集中培養交流,重點圍繞:拓寬學生專業視野建立行業信心,分享成長心得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升就業認知及求職技巧,增強企業雇主品牌形象、提升招聘吸引力。開展5門課程,并為20名學生提供了1對1的生涯規劃和簡歷輔導工作。
實習生YOUNG計劃集中培訓現場照片
扎實做好“走出去”、“請進來”,加速了解校企新動向
通過協助院校學科建設、課程共建、校企協同育人經驗交流等多種形式的工作,增強學生在校期間與實際工作應用場景的融合。
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讓產學融合更好的落實,從而促進學生的就業信心,著力將黨中央“穩就業”、“促就業”的精神落到實處。在3月至11月之間,與清華大學、北京建筑大學、武漢大學等共計12所高校的相關院系進行了交流活動;并由支部黨員牽頭,與多家高校建立了實踐平臺,提供學科認知、項目實踐、職前指導、生涯規劃等多個方面的資源與服務。
與清華大學未央書院、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師生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03活動效果
充分調動了支部黨員和群眾的積極性,參與黨群人數超過了支部人數的95%,全面參與主題報告、活動策劃、會務志愿服務,充分發揮了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全年度的工作中,同志們紛紛表達了參與交流和服務工作的獲得感,在為民辦實事的具體工作中,收獲了滿滿的幸福感。開展工作以來具體的成果包括:
校企合作成果共與12所高校247名師生進行溝通交流;與5家院校(北方工業大學、北京建筑大學、南京大學、湖南大學、華僑大學)簽訂了3~5年的長期協議,建立實習實踐基地、研究生工作站。
學生實踐成果通過young計劃助力107名學生完成了學科認知、就業認知的工作,以及為517名在校生提供了實習崗位。
企業用工成果為企業落實應屆生就業51人,緩解了企業用工需求。
促就業成果提供7門就業輔導課程,20余人面對面就業指導,提升學生的就業自信。
服務社會成果工作獲得了海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高度認可,授予同衡“海淀區高校畢業生職場體驗基地(2023年-2025年)”的榮譽稱號。
海淀區高校畢業生職場體驗基地授牌
04經驗總結
學思想·重實踐
加強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深入理解,注重教育部關于穩崗就業的各項通知要求的學習,深刻領悟學校十五次黨代會精神,關注當下人才市場的實際需求,可以更好地把握問題根源,關注人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需求,通過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高校-學生-企業搭建暢通的溝通橋梁,共創切實有效、落地有聲的協同育人工作。
合作·共創·共贏
黨的二十大指出,要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支部立足本職,通過促就業攻堅行動不斷深化,深切體會了產教融合的深遠意義。產教雙方各項資源要素需要融合、轉化和促進,形成高校-企業-行業-社會共同培養、相互促進的人才培養系統。
輕形式·重成效
著力挖掘企業內外的優質的人才培養資源,與5家高校落實了長期合作:一是促進產教融合,開啟校企雙培養模式,為高校提供學科共建服務,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二是提供長期職業生業規劃等方面的服務,增強學生的自我認識、提升就業信心,三是提升企業的人才吸引力,穩崗就業,精準培養定向挖掘優秀的高素質人才。
主要成員
課題負責人
周丹 支部書記
組織策劃
肖爽 黨總支委員
胡楠 支部宣傳委員
學術周專場
組長:付磊
參與人:肖爽、胡楠、周丹、王婷等全體黨員
校企聯合活動
參與人:肖爽、胡楠、孟然君、溫雪梅、韓賦寧
聯合活動:楊明 第十二黨支部書記、馮剛 第二黨支部青年委員
校外導師
參與人:胡楠、崔堯明
學習實踐平臺
參與人:付磊、崔堯明、孟然君、溫雪梅、韓賦寧、肖爽、胡楠
清華同衡黨總支積極組織、指導黨支部申報清華大學2023年基層黨建質量提升“攀峰工程”特色項目,共有13個項目成功立項。各黨支部精心籌劃、深入落實特色活動和調研課題,形成了豐富、扎實的項目成果,清華同衡黨總支將以“學思踐悟 同攀高峰”主題系列文章紀實各支部“攀峰工程”項目成果。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