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同衡第七黨支部組織開展了注入紅色力量,助力老舊小區更新——探索提升居民幸福感的老舊小區更新改造新模式,實現支部與社區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特色活動。在城市更新的國家戰略背景下,第七黨支部想居民所想、解居民所需,真正將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做到實處、細處,探索可復制、可持續的更新途徑;同時發揮引領作用,引導老舊小區居民在更新改造工作中積極參與,實現由“我要什么”到“我能做什么”的整體轉變。黨支部和社區緊密合作,實現共治、共享、共建的治理新模式,為居民創造有幸福感的社區環境。
01活動背景
老舊小區更新的時代性特征
作為社會的最小單元,老舊小區既能承載城市記憶和歷史文化,也能通過更新改造提升城市品質。對老舊小區進行修繕、改造,可以讓它們在更加適應現代生活需要的同時,保持其原有魅力。
老舊小區更新的可持續意義
老舊小區需要改造更新,而新建設的社區同樣需要長期的跟蹤和維護,隨著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難以確定未來社會對社區的需求以及社區的發展方向,因此在老舊小區更新工作中累積經驗,對實現社區可持續性發展有重要意義。
累積老舊小區更新建設經驗
支部成員持續跟蹤更新試點城市工作情況,對各地更新工作推進中的典型經驗做法、存在的困難挑戰等進行了梳理總結。同時結合城市更新的重點任務,在構建技術方法體系、更新實施模式、法規制度保障等方面開展深入探索。
02活動目標
黨建引領,雙輪驅動,堅定清華校企黨員職業理想信念。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堅持以“建設人民滿意的城市”為中心任務,以黨建賦能業務發展,通過深度融合實現高質量黨建和高質量發展,引導黨員規劃師、建筑師堅定理想信念、發揮引領作用。
詳細了解老百姓急難愁盼問題,讓老舊小區更新落到實處。深入基層一線,了解老百姓的需求、提出解決方案、落實更新工作,并持續跟蹤和改進,將更新工作落實落細。
學習老舊小區更新理論與實踐,探索黨建引領更新的新模式。通過理論學習,了解城市更新的新政策、新風向、新理論;通過經驗分享,學習老舊小區更新的典型案例和先進經驗;通過參觀調研,與社區支部交流共建,了解群眾關注的民生問題,探索老舊小區更新的新模式。
03組織過程
(1)理論知識學習
調動本支部黨員和積極分子、聯合社區黨支部成員,學習研討老舊小區更新的典型案例和先進經驗。
通過黨支部書記講黨課、典型案例剖析、社區支部聯合共建、積極分子主題交流等形式,黨支部成員深入探討了城市更新的新政策、新理論、新風向,并以包頭友誼十九小區、南昌洪都社區等項目為例,學習老舊小區的更新改造的先進經驗,并在交流座談中了解黨員規劃師、建筑師如何在實際工作中發揮帶頭表率作用,分析研討黨建引領如何在老舊小區更新中發揮實際作用。
黨支部組織理論學習活動
(2)實踐走訪參觀
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的有益經驗,深入基層一線走訪實踐,踏訪更新社區項目基地,在調研走訪中領悟基層治理的有效模式和創新做法。
黨支部針對老舊小區更新典型案例開展“解剖式”回訪調研,先后踏訪了北京石景山冬奧社區、包頭友誼十九社區、南昌洪都社區等老舊小區更新項目基地。在調研走訪中,支部成員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技術導向,深入了解和解決居民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探索和總結基層治理的有效模式和創新做法,并深刻認識到黨建引領在更新改造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增強黨員規劃師、建筑師職業認同感、樹立使命擔當。
在社區設置“路見小屋”,建立線上線下互通平臺
引導居民在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由“為人民設計”,變成“與群眾共同設計”
(3)互動宣傳推廣
黨群互動、多元交流,并通過線上、線下平臺展示宣傳,提高特色活動的輻射范圍和影響力。
黨支部通過清華同衡人才署微信公眾平臺發表了《清華大學第七黨支部回訪包頭友誼十九小區開展黨組公建活動》等多篇文章,提升特色活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同時支部黨員深入基層一線,與社區居民通過多種形式進行深入交流,并充分發揮基層支部凝聚力,輻射積極分子和群眾、引領團結社區居民,充分挖掘基層智慧、助力科學更新治理。包頭友誼十九小區、老山東里社區的居民分別向支部贈送了印有“替百姓解憂”、“為居民辦實事”的錦旗,以表達真摯的感謝。
包頭友誼十九小區、老山東里社區居民所贈錦旗
04活動總結
堅持黨建引領,貫徹為民宗旨
以黨支部踏訪調研的包頭友誼十九小區為例,該社區是自治區內單體面積最大、居民最多、沒有物業管理的住宅社區,通過社區黨支部牽頭,開創“自建、自管、自治”模式,由社區黨員挨家挨戶做宣傳調解工作,解決實際問題,在行動中實踐"為民、便民、安民"的宗旨。
深學細悟鑄魂,提高學習實效
黨支部梳理總結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治理的典型經驗,并不斷創新方式方法、拓展平臺載體,通過專題學習、交流研討、走訪實踐形式,保持理論學習“不斷線”,提高學習實效。
堅持真研實改,解決實際問題
黨支部組織“支部班子面對面”活動互動式集智問策,組織“支部交流會”開放式交流互動,多渠道訪談社區居民、走訪社區支部,支部黨員堅持真學、真研、真改,著力促進工作走深、走心、走實,不斷深化調查研究,推動解決老舊小區更新實際問題。
推廣技術創新,提升專業能力
老舊小區的更新治理不止體現在圖紙上,更體現在與群眾深入交流知其急難愁盼上,體現在每一個門窗的更換、每一棵植物的栽種上,黨支部成員深入剖析更新治理的典型案例,學習其先進經驗和做法,為繼續增強業務實力、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注入了堅實動力。
多元宣傳方式,傳播豐碩成果
黨支部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多種形式,宣傳老舊小區更新的典型案例和先進經驗,擴大活動影響力,對外傳播更新實踐工作的豐碩成果。
主要成員
課題負責人
鄧翔宇 支部書記
組織策劃
王楊瑋 青年委員
執行宣傳
劉世棟 紀律委員
常珊珊 組織委員
參與黨員
歐陽羚堯、張立銘、孫甜、韓云志、孟凡琦、李韶光、聶垚、李瑩瑩、曹曼曼、孫麗穎、侯曉娜等
參與群眾
樸珊珊、楊璐璐、張甜等
清華同衡黨總支積極組織、指導黨支部申報清華大學2023年基層黨建質量提升“攀峰工程”特色項目,共有13個項目成功立項。各黨支部精心籌劃、深入落實特色活動和調研課題,形成了豐富、扎實的項目成果,清華同衡黨總支將以“學思踐悟 同攀高峰”主題系列文章紀實各支部“攀峰工程”項目成果。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